IP

清明節&寒食節

[via]

今天是清明節,昨天大家在討論到底清明節的由來是什麼呢?有人說清明節跟「潤餅」有關係,很像是要紀念「一個孝順的人」在山上被燒死,所以就不開火,大家只能吃潤餅,所以又叫作「寒食節」,有的人說這樣有的人那樣,眾說紛紜,到底「一個孝順的人」是誰呢?還有清明節跟「寒食節」到底是不是同一個節日呢?上網找資料整理一下,充實一下基本常識阿!

清明,夏曆二十四節氣之一。《曆書》:「春分後十五日,斗指丁,為清明,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,蓋時當氣清景明,萬物皆顯,因此得名。」清明節的起源,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「墓祭」之禮,後來民間亦相倣傚,於此日祭祖掃墓,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。一般為冬至之後106天,寒食節的後一天。

原來清明節是春分後十五日,重點來啦!到底「春分」是蝦米時候勒?陽曆3月20日或3月21日。所以推算起來,清明節就是陽曆4月4日或4月5日囉!

還有提到就是冬至跟「寒食節」,到底「寒食節」是蝦米呢?孤陋寡聞的我從來沒聽過...查了之後果然跟潤餅有關係阿!

寒食節是冬至後第105日,即中國清明節之前的一天。

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之推。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避開內亂,歷盡艱辛。一次,他挨餓難熬,百般無奈時,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他吃。後來重耳當了國王(晉文公,春秋五霸之一),去找和母親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。遍尋不到,便下令放火燒山,想以此逼出介之推,但最後發現介之推與其母被燒死。重耳十分後悔,便規定每年此時不得生火,一切吃冷食,稱為寒食節。

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,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。但韓國方面,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。雖然我們不知道寒食節在甚麼時候被清明節取代,但從唐代多首與寒食節有關的詩來看,至少在唐朝時,中原人仍然有紀念寒食節的習慣。

以前真的是分兩個節慶,至少到唐代還是這樣,不過後來就大家把他們兩個合併啦!現在清明節也有人稱作為寒食節,然後在這天不能開火要吃潤餅,是因為要紀念孝順的「介之推」。呼!真相大白!不過連續兩天兩個節日,仔細想一想,中國節慶還真是多到不行,每天都可以想出理由慶祝一下XD

維基百科:清明節
維基百科:寒食節
二十四節慶